饶毅:杨振宁先生与我们通讯为什么用英文
原因其实很简单,就是因为早期还没有汉字输入法,或者说是汉字输入法还很不成熟,而后来虽然出现了成熟的汉字输入法,但杨振宁先生却早已形成了英文输入的习惯了,不习惯于中文输入。
原因其实很简单,就是因为早期还没有汉字输入法,或者说是汉字输入法还很不成熟,而后来虽然出现了成熟的汉字输入法,但杨振宁先生却早已形成了英文输入的习惯了,不习惯于中文输入。
近年来,全球医学研究的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——越来越多证据显示,这一领域的重心可能正逐步向中国转移。曾经由美国主导的医学科研版图中,中国研究型医院的论文产出已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跃升,而美国的主导地位则出现了明显削弱迹象。
饶毅那件 T 恤上印的不是“段子”,而是 1954 年杨振宁-米尔斯原始论文里给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运动方程最简洁的写法——也就是今天俗称的“杨—米尔斯方程”。
饶毅,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,著名生物学家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首都医科大学校长,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、理学部主任、生物学讲席教授,北大麦戈文研究所创始所长,北大-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创始主任,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创始主任。
饶毅教授披露的信息显示,一名叫王超的发件人向他发送了欧洲科学院(Academia Europaea)院士申报的相关资料,称其符合基本条件。
饶毅在他的公众号里提出了一个不算轻率的判断:诺贝尔奖往往有数十年延迟,研究成熟需要时间,而中国真正进入大规模原创研究并产生长期影响的节点是21世纪初到2010年以后。说得直白一些,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到三十年内,我们将看到过去二三十年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的“结账”,
10月14日,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在“饶议科学”公众号发布消息,有专业机构和他联系,宣称95万可以协助申报欧洲科学院院士。
2025年,中国创新药出海势头强劲,仅上半年的产品授权总额就已接近660亿美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曾因“患者基数小、研发成本高”而被视为小众赛道的罕见病治疗药物,也逐渐成为国产新药出海浪潮中的重要参与者。行业期待,通过进军欧美等支付体系更完善的市场,能够有效分摊研
根据数据统计,截止到2024年,诺贝尔奖共颁发了627次,共计1012名个人和组织获奖,其中真正算得上咱完全中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,仅有下面三位——
祛魅 诺奖 饶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奖祛魅 2025-10-13 21:33 3
几场秋雨过后,暑气彻底退去,干燥的冷空气带来一些萧瑟与凉意,北京进入了它最好的季节。每当这个时候,我们总会想起一些熟悉的老友和那些旧日里的美好,想提醒他们记得添衣,也想问问他们最近是否一切都好。
很多华人科学家对于有杨先生这样的杰出科学家,觉得是我们过去100年中国的一个幸运。我们希望在下面100年,在华人科学界,也许甚至在生物学界,会再出现和杨先生一样伟大的科学家。